奥远动态

奥远智慧科技:市场真的需要SaaS吗?SaaS供需双方的困局和建议

二十年前,我们就曾探索SaaS化的CRM,结果铩羽而归。

二十年过去了,虽然美国出现了salesforce这种SaaS巨头,但整体SaaS市场却并不乐观。期间我们关联的若干业务都曾经在探索SaaS,甚至到今天还在探索,却乏善可陈。

中国的SaaS市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?是否还有前景?应该注意什么问题?行业也在迷茫中。

中国的SaaS市场现状可以用“成熟度不足”五个字来描述。 

一是用户成熟度问题。

SaaS主要面向中小企业,而这个群体在过去二三十年的快速成长中,典型表现是“萝卜快了不洗泥”。对于企业管理、合规性、标准化程度、自动化程度不够重视,自然很难有对应的信息化措施。即便是想要做,也因为非标准化的体系,很难找到供应商。 

二是供应商成熟度问题。

SaaS起源很早,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的认识。供应商多半是软件企业,对客户群体的行业认知深度不足,很难做出适配市场的问题。同时,因为用户群体非标的原因,市场推广的成本非常高,结果有些好东西没有能力持续下去。这一点,从国内著名的云计算供应商的困局可见一斑。 

三是资本成熟度问题。

资本总是随着经济增长的变化而改变预期。过去二三十年,在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,资本对回报的预期很高,很难有足够的耐心。但SaaS的市场是逐渐积累的过程,很难一蹴而就,在资本眼里不够“性感”,所以也很难获得资本的青睐。软件企业也是一样,有快速增值的手段,自然难以选择走更远的路。 

建议一

所有的成熟度问题,都会伴随市场的成熟而消失。当经济从高速增长回落到中低速的时候,“内卷化”自然而生,高质量经济增长将倒逼市场参与者改造自身,乃至优胜劣汰。 

对中小企业用户来说,数字化不是做不做的问题,而是怎么做的问题。企业体量小、投资小、人才少,那就不要寄希望于一劳永逸,而是从小处入手、持续投入。选择SaaS自然而然,而且不能要求太高。 

中国有足够多的中小企业,也有管理足够好的对标企业,不妨放下自己的惯有模式,而探索如何借鉴供应商既有的经验来改变自身的管理。选择SaaS不仅使用SaaS,还是一次管理提升。

建议二

SaaS供应商来说,现在是最好的时候。市场认知在改变,挺过了过去的艰难考验,剩下来的客户很难得。不妨从剩余客户处获取产品设计经验,择优汰劣、丰富的同时和简化产品功能。 

通用的SaaS趋势应该是越来越简单,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。对那些相对窄的行业,不妨深入丰富产品内涵,带给用户的不仅是软件,还有管理改进。不过无论如何,营销投入和营销能力都是SaaS避不开的挑战。

建议三

对资本来说,如果感兴趣SaaS,一定要做好长期的准备。中国企业的高质量转型发展需要至少五到十年的时间,甚至还会更长,这段时间都是SaaS企业增长的机会,但也意味着没有到租户数量边界的时候,还需要坚持。

随着专精特新之类的概念持续推进,中国的中小企业资产质量也在不断提升。无论是创投资本,还是产业资本,对未来的发展必须要有耐心。如果不打算长期持有,很难在SaaS获利。 

市场总是在曲折中踽踽前行,只要是对的东西,一定会有成功的机会。只是这条路有太多不可预测,没有积淀很难等到能吹起猪飞的风口。

走在趋势的路上,也要坚持长期主义,凡事不会一蹴而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