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剑锋:后疫情时代的小微企业,现在就得想该怎么办
这一年,没有鞭炮声;这一年,比周末更冷清;这一年,向奋战在一线和正在奔赴一线的英雄致敬,祝福他们。
武汉病毒事件,这场“疫情战役”打的全行业猝不及防,人员和产业的深度融合,必然导致一个巨大的负反馈效应,只要湖北的疫情警报一天不解除,一天没有完全根治,那么,对于经济就会存在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。
那么我们普通人能做些什么呢?
一早起床,先刷了半个多小时手机,看看当前的疫情发展,以及各方评论。这大概是这个春节里,宅在家中的一般人的生活方式。今天的数据显示,确认和疑似病例的曲线仍然呈上升趋势。但我相信在力度空前的举国体制之下,新型冠状肺炎不是问题,这不仅是体制优势,也是病毒进化论的必然。
轰轰烈烈的防疫工作几乎覆盖了全国,几乎让一切都让位于疫情。人命关天大意不得,防止更大面积的问题,更是兹事体大。所以,一切都可以理解。但仅仅理解不成,还得解决。毫无疑问,服务业尤其餐饮旅游服务业,往年春节前后正是高峰,而今天被重创。颗粒无收也许都是很好的结果,更糟糕的是之前的预定和库存。所以疫情之后,关门大吉恐怕不在少数,破家者也会有之。都在江湖走,哪能不挨刀。算是正常吧。但从直接损失的服务业延展开去,那就吓人了。二月份基本上废掉了,三月是否能够正常恢复秩序,也未可知。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,投资必然会减弱。而由疫情引起的消费必然下滑,出口也不会好到哪里去。三驾马车同时刹车。对上游企业来说,家大业大、刚性原材料和市场主导权,后续的报复性反弹会解决绝大部分问题。但对小型加工业和服务行业,尤其是小微企业,却是灭顶之灾。而这些企业正是就业最大的力量。相信国家更高层面正在努力思考恢复生产的措施。但作为小微企业,却等不得,现在就得生产自救。这是共性的问题。企业不是因为亏损而死亡,都是因为现金没了而关门,活着才是第一位的大事。现金流没有太好的办法,开源节流、减少应收账款和库存而已。这样一定会有损失,可能是艰难的决定,但也要立即行动。要有一个思想准备:疫情之后的市场,有可能与以前不同了。当下便去沟通、了解和关怀每一个客户,感知、汇总、研究细微的变化,以尽早决策。莫要等正月十五之后,莫要等一切成为定局的时候,才想去改变。成本的问题,本质上是效率问题。效率就像是海绵里的水,挤一挤总是会有的。疫情可能会带来一次洗礼,重新观察一下企业的效率,真的不错吗?也许过去没有理由、不够迫切要解决的问题,现在疫情给了一次选择的机会。不同行业,问题不同,各有各的难处,当然也远不止三点。上面三点说的都是存量,存量可以优化,但也应该研究下增量。疫情来临之时,有几个现象可以观察到:电影《囧妈》的网络首发、好几个网络问诊崛起、人们正在被养成一些新习惯,每个人的角度不同、行业不同,看到的可能不一样。但只要认真观察,总会看到市场会有些不一样的变化。所以,找到疫情导致市场产生的缝隙,也许就是后疫情时代的机会。疫情再一次提醒:小微企业,如果三个月会被打倒,也许就必须反思企业存在的必要性、存在的形式,是否合适、是否需要做出改变?疫情无情,催生变化。焦虑之后的深入思考,也许才是后疫情时代的最大收获。对国家、对企业、对每个人,这都是一次难得的再决策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