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远动态

胡剑锋:容易走的路,常常是歧路

以色列的国土,也许是最差的国土之一,缺水不说,周围强敌环伺。以色列的人口不多,放在中国也就算是一个大型城市,但是以色列这些年的科技发展水平令人惊诧。


以色列的科技发展,与犹太人遍布全球有关,与美国的支持有关,但毫无疑问与其自身的条件有关。因为缺水,所以以色列开发出了滴灌系统;因为国土太小,所以以色列重点发展高科技。如今全球的科技地图上,以色列很有一席之地,人均科技产值差不多冠绝全球。


中国闽浙两省的土地,也好不到哪儿去,七山二水一分田。在农耕时代,这样的地方其实不适合人类居住。既然不适合种地,那就走出去。所以商业成了闽浙地区的传统。


这些年来,闽浙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人瞩目,尤其是持续增长的经济。闽浙乃至粤沪是对外贸易开埠比较早的地区,有些地方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这当然是原因,但自然条件也是重要的原因。君不见改革开放初期,全国遍布摊贩、牙医、裁缝等等个体经营者,闽浙苏籍的人最多。


地区的自然禀赋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,依托于资源优势发展理所当然、势所必然。但是现象却是:底子很厚的城市反而发展乏力,资源丰富的地域反而丧失机会。三北地区的这种案例比比皆是。


为什么会这样?


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活跃程度息息相关,市场活跃则离不开工商文化的兴盛。凡是市场有活力的地方,不仅经济发展快,而且持续性也好。但问题是,市场在不断变化,任何兴旺的地域和产业总归都有落幕的时候。在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下,尤其如此。


科技是公认的第一生产力,经济发展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。工业革命以来的两百多年里,技术日新月异,经济也随之腾飞。最近二十多年互联网带来了数字经济,其发展势头让人瞠目结舌。以至于今天的人返回头再看二十年前的生活,如同隔世。


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,本质上都是人的作用,但是反过来这一切也在不断影响人。六零七零年的生人与八零后还比较接近,但与九零后和零零后则格格不入。曾经的乡土文化,正在被网络社区所代替,在互联网上迁徙的年轻人,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已经迥然不同。


这些变化一直在发生,它们都是社会发展的“慢变量”:不会一蹴改变结果,但假以时日将天差地别。套用进化论的观点,它们都是“代际传承与变异过程中不断诞生新物种”。新物种影响环境,新环境也在影响新物种,任何物种都需要经过自然选择而最终适者生存。


对缺乏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的地域来说,没有别的办法,只能不断地响应市场、科技和人群的变化,不断调整自己以适配不断到来的未来。但对拥有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的地域来说,却麻烦了。


地区资源是优势,也是最容易选择的路,因为这条路最好走。这条路走得久了,自然而然就有了路径依赖。即便有时候感知到市场、技术和人群的变化,可是很难放下既有的禀赋和优势去跟随,等到真正醒过味来的时候,时事异也。


过去的优势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,也限制了人们对外界变化的感知和理解。如果总是用过去的思维理解未来,未来可能不会再来。等到醒悟到天下已变,则为时晚矣,那就只能去追忆往事了。


所以,禀赋和资源是优势,但也是地方经济的桎梏。


电学原理告诉我们,电阻越小的地方,电流越容易通过。所以当通路无数、需要选择之时,总是电阻小的电路迎来最大的流量。电学原理还说,当电流通过电阻大的通路时,会做更多功、电阻会发热、会有线损。


随时感知变化,放下资源思维,摆脱路径依赖,调整应对未来,对每个地域都很重要,对每个企业也很重要。走难走的路未必一定成功,但容易走的路常常是歧路。


人何尝不是如此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