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远动态

卓云智慧校园:大数据之殇与智慧校园的涅槃

近几年,一提到高校信息化建设,不得不说的是智慧校园的推广应用,然而追本溯源,当年真正的智慧校园概念的初始形态是从校园大数据开始的……

自从大数据概念兴起之后,几乎一夜之间就到处都是。搞软件的如果不能说几句大数据,见人都不好意思打招呼。然而,技术不会骗人。

大部分所谓的大数据,都是将过去应用系统的统计报表换了个面目而已。别说大数据,很多名为大数据的东西,甚至远不如二十多年前的数据仓库(DW),十几年前的商业智能(BI),来得更真实。

【不过,大数据并不是假的】

消费领域的大数据,最先登场,并且最先产生效益。首当其冲,应该算阿里系的电商,当然后来电商都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。毕竟这个领域,利益驱动,所以最有动力。

其次的大数据,大概是银行电信企业的经济分析。其实过去就有,只不过不叫大数据,也没有深入罢了。但是这些机构的日子太好过,对大数据带来的业务创新,并不兴奋。

再次的大数据,当是社交网络。诸如腾讯等公司,手中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,真是想知道什么能知道什么。只是,怎么变现?这是个问题。不仅变现途径不多,还有法律问题。

消费领域还有很多,已经尝到大数据的甜头。但是轮到机构类业务,大数据就没招了。

虽然这么说有点夸张:大部分机构大数据,都是泛泛而谈。真实情况也许好不了多少。因为机构本身的数据,太难获得。为什么?机构内部自身的系统复杂度而致。

【大学校园的大数据,就是典型案例】

大部分大学,其实没啥大数据。倒不是没有数据,而是遍地信息孤岛,数据不通,当然大数据就无从谈起。可以说,过去大学的大数据项目,还没有上线时候,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。

信息技术的前沿,原本大多是从校园开始的,无论互联网还是社交网络。到了大数据,却难以为继。

校园大数据非常有用。无论是教学评估,还是因材施教,或者职业导向,甚至科研成果,大数据都有难以估量的价值。

然而实际上做起来很难。根本原因是校园信息化的结构问题。

历史上有过数据中心、应用平台等等解决方案,无一例外都无疾而终。不是技术不够好,而是大学的管理体系复杂度,实在不是技术能对付得了的。校园应用平台化,此路不通。

卓云智慧校园系列产品中的微校园,历经六年的探索,折腾出去几千万,终于找到问题所在,并找到了解决方案。

从高校的网信中心定义讲,应该是高校信息服务的支撑者。但是麻烦在于,高校业务的主导却在各个部门。倘若由网信中心牵头去做所有业务,那还好办(但实际上不可能),应用和数据都可以规划。假以时日,大数据必定可行。

【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】

姑且不说,从行政体系上看,网信中心很难整合所有的业务。单从业务上,就是难题。每个业务部门都有自身的诉求,而且变化多端、千奇百怪,真想要统一起来,恐怕架都吵不完,系统就更做不下去了。难道没路走了?也不是。

微信图片_20190715104916.png

【卓云智慧校园有解决方案】

卓云智慧校园体系,提出了“微生态服务中台”(以下称:中台)的概念,并做出了对应的产品。有关理念和产品,另文介绍,此处只说大数据。

对网信中心而言,需要管信息化,但并不需要管所有的业务,只需要管理业务连接和数据规范。如此足矣。具体的业务,仍然由业务部门负责,当然也可以委托网信中心处理。

不管哪种方式,网信中心都要求:所有的业务应用系统,都需要在中台上注册服务。通过该服务,任何授权的第三方应用都可以访问,并获得该应用的数据。该应用所提供数据的结构,也应当提前注册到中台中。

如此,尽管系统可能各有千秋各自为政、可能改来改去不断升级,但有了接口方式及对应的服务,理论上任何数据,第三方都可以通过正常手段获得。典型数据,如:电子一卡通、图书馆、消费数据、教学数据、招生毕业、行为数据,等等。

经由异步获得这些数据,第三方即可建立大数据系统。甚至数据提取、清洗和整理达到一定完备程度之后,还能同步获得大数据的结果。倘若再将大数据结果反馈到业务系统中(当然业务系统必须支持才行),一切就完美了。

卓云智慧校园的大数据解决方案,依托于微生态服务中台,有数百个模型,并且能够按照需求快速定制模型。可以兼容任何厂商的软硬件产品,只要求该产品提供访问服务,并将服务注册即可。对于新增的应用,就更好做,按规则提供服务就行了。

卓云智慧校园,在大数据应用上,避开了传统大数据的统一整合,这个难以实现的“中心”任务。通过中台更轻便、更自由的连接,让获取数据变成自然而然。所以,大数据也就自然而然有了。

校园大数据之殇,让诸多大数据厂商望而却步。然而智慧校园怎能没有大数据?想要做到,智慧校园必须涅槃重生。

有了可行的校园大数据逻辑,从此智慧校园就完全不同了。